3至103歲以上,都看明白《老子•道德經》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”


☛解說:做人做事最佳典範應該像水那樣(上善若水)。水的流體屬性能包容及潤和萬物 而無所保留(水善利萬物而不爭),水的存在狀態甚至讓世俗眾生深感厭懼(處眾人之所惡),因此與“道” 的距離最近(故幾於道)。

☛老子哲學觀察世俗眾生爭奪情感財物權力等等有形無形“利益”的博弈路徑和目標,均假定要最大限度利己則須最大限度損人(取得最小的利益公約數);這種博弈行為大概率的悖逆“道”的原則力量,不但得不到千方百計想取得的“利益”,還導向互損互毀的終局(最大限度損人必定造成最大限度損己)。

☛老子哲學借助水的流體屬性這個很酷的示例,告知眾生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應當像“水”那樣能包容及潤和萬物,甚至做到混融+洗滌污濁(處眾人之所惡)無所保留的利他境界;所有利益攸關方追求並實現最大限度利人才能最大限度利己(利益公約數的最大化),才是順應“道”的原則力量。

☛人際社會時時刻刻都是善惡兼具,追求“共贏”是持續發生的動態均衡。比如,投資者、運營者與消費者三方,構成企業的利益攸關方;若三方交叉互動導致投資者對投資回報、運營者對薪酬收入、消費者對品質價格,皆能取得互利共贏的共識與結果(等於三方達成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最大化),其行為順應“道”的原則力量就會持續發生;若三方的交叉互動出現惡性互損的狀態(任一方取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損害其他方的利益),其行為悖逆“道”的原則力量,將導致企業倒閉/被收購等毀滅再生的糾錯機制發揮作用,創造再生替代的狀態

☛老子哲學警示世俗眾生的自我救贖,就是萬事莫做過頭,能警覺其行為挑戰“道”的底線之前,自我糾錯。

☛世俗衆生(政客、選民、獨裁者、美女、俊男、老闆、夥計等等),天天添加歲數,也天天添加博弈的本領——賭博、炒房、炒股、炒幣、炒指數、炒魷魚、被炒魷魚、較勁人我是非等等;都來對照一下老子的判斷,算一算博弈明細賬,究竟贏了輸了就明白了。

☛如果誰想證明老子哲學的推論錯誤,哇比老子厲害,恭喜咯。

#老子哲学 #道德經哲理 #儒释道 #人类和大自然 #人文生态 #文明生态 #人类有前途吗 #人类前途 #教育与文明 #文明与文化 #文化和教育 #道德經警語 #老子漫畫 #漫畫老子 #插畫藝術和教育 #教育教養 #人文修養 #修養教化 #文明毀滅 #人類和大自然 #人與自然 #道法自然

Spread the love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